恒指

国企在美退市的含义与影响

2022年8月12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人寿、中国铝业和上海石化等5家中国企业相继发布通知布告,将启动自愿将其美国存托股份从纽约交易所退市。随后,中国 *** 暗示上市和退市均属于本钱市场常态,会尊重企业按照本身现实情况、根据境外上市地规则做出决定,且 *** 将与境外有关监管机构连结沟通,配合维护企业和投资者合法权益。

虽然并不是完全不测,但数家国企集中通知布告退市一时间仍引发普遍存眷,尤其是在美上市中概股最末出路仍悬而未决的布景下。那么,上述国企为何退市、影响若何?对其他在美上市中概股又有何启迪?就事务自己来说,我们认为国企退市根本契合预期,象征意义或大于本色,对港股上市地位和成交影响有限;但后续审计合做值得存眷。回归港股并转为次要上市或成为支流选择。

事务影响:国企退市根本契合预期,象征意义或大于本色,对港股上市地位和成交影响有限;但后续审计合做值得存眷

► 事务自己:国企退市根本契合预期。2020年以来,中概股面对的外部监管情况不确定性持续增加。按照《外国公司问责法》以及美国 *** (SEC)随后出台的施行细则[3],在美上市外国公司需要:1)提交审计草稿,若持续三年无法供给(截至2024年4月摆布的财报季),或将面对退市风险;2)披露其与外国 *** 之间的关系并证明其没有被外国 *** 所有或控造。因而,做为国企,除了与其他中概股公司一样面对审计草稿的问题外,更无法满足第二点要求,因而退市也在意料之中。

► 间接影响:象征意义或大于本色,对港股上市地位和成交影响有限。整体上,我们认为国企退市的本色影响有限,次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1)主上市地在香港。与大都主上市地在美国的中资民营股差别,大都国企主上市地均是在香港、然后将在香港上市的股份存托美国做为存托凭证(ADR)挂牌交易,因而即使从美退市也不影响其港股本来的上市形态。

2)在美存托股份和成交都根本能够忽略。与成交次要在美国的中资民营股差别,上述国企在美国存托的股份都十分小、成交也不活泼。以中国人寿为例,按照Bloomberg数据显示,其在美存托股份只占到公司整体股份的0.5%摆布,过去30天日均成交占比(包罗A股、港股以及ADR)约为6.9%,其他几家公司ADR占总股数比例也根本在1%以下(除上海石化约3.2%),因而即使从美国退市,关于其成交和港股市场活动性也影响有限。现实上,2021年5月和10月因为美国限造名单而退市的中海油和三大电信运营商,其退市后对股价和成交的影响都相对有限,也能够申明那一点。当然,短期情感上的冲击可能难以完全制止。

► 间接影响:其他中概股公司监管不确定性仍存,将来一年是关键窗口。不管从上市地位仍是成交来看,5家国企退市的间接影响都相对有限,但是却会加大市场关于其他更多主上市地在美国的中概股面对退市风险的担忧。目前,SEC已经将140余家中概股公司列入存在潜在退市风险的“确定识别号单”(Conclusive list of issuers identified    under the HFCAA)(此中7家中概股在“预识别号单”中)[4],而上榜三次(2024年4月的财报季)将会面对退市风险。关于那些企业而言,因为主上市地和次要成交都在美国,因而若是退市的话对其本身成交和港股活动性的影响都可能更大。因而,将来中美监管合做走向将成为关键。往前看,我们估计其他国企(东方航空等)和有可能涉及保密和数据平安的公司,仍不排除在现有监管框

前景瞻望:回归港股并转为次要上市或成为支流选择;短期或影响港股活动性,但持久优化港股构造并强化吸引力

外部不确定性将促使更多契合前提中概股回港。自2018年上市轨制变革以来,累计已有26家公司通过二次上市或双重次要上市回归港股(此中17家为二次上市,9家为次要上市)。往前看,在外部情况仍然面对较大变数情况下,我们估计更多契合前提的中概股公司回归港股、且接纳或者转为次要上市体例将成为支流。同时,我们认为港交所持续优化其上市轨制也将为更多中概股回归和转为次要上市地位供给便当。基于目前的上市前提,我们测算仍将有27家公司契合回归前提。

材料来源:Bloomberg,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蓝色部门为按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每月末均匀市值计算契合二次上市尺度的公司;数据截行至2022年8月12日;估值基于彭博一致预期

体例上,接纳或转为次要上市将成为支流。比拟做为海外上市主体“投影”的二次上市,选择双重次要上市体例回港能够使得在港上市地位不受海外的上市情况影响,且能够纳入港股通范畴。现实上,我们留意到越来越多的公司,例如小鹏汽车、抱负汽车、贝壳等多家中概股,选择双重次要上市回归港股,且再鼎医药、哔哩哔哩和阿里巴巴等公司也已经申请或完成了二次上市向次要上市地位的转换。我们测算,上述公司若是转为次要上市并纳入沪港通后,有望带来456亿港元的资金流入。

对港股影响:短期或有活动性和情感扰动;但持久将有助于优化港股构造并强化吸引力。大量中概股公司的回归和股份转到港股交易,确实将会对港股本就不十分丰裕的活动性形成必然影响,目前已经回归的次要中概股公司在港交易的比例均匀已达20%摆布(如阿里巴巴20%,京东21%等)。我们测算,27家潜在回归公司新增融资和股份转换交易可能带来每年268亿港元的活动性吸收(相当于2021年全年港股主板IPO募资金额的8.8%)。不外,也有一些公司接纳介绍上市体例(不新增融资,例如蔚来和贝壳)能够减轻上述压力。但从中持久看,我们认为更多中概股公司的回归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港股市场的构造,吸引资金沉淀,进而构成优良公司和资金的正反应。此外,我们估计港股或将部门替代美股为中国立异企业(尤其是美圆基金所投资的企业)的首选融资地之一,那都将进一步稳固港股市场做为区域金融中心以及中国“新经济桥头堡”的地位。